曼松德孔院“熊猫爱竹子”水墨团扇大赛受欢迎
12月8日,曼松德孔子学院“熊猫爱竹子”水墨团扇大赛吸引了30余位曼谷市教育局本土汉语教师前来参赛。经过曼松德孔院长期培训,本土汉语教师在中华才艺课上体验了中国水墨画技法,争相在本次大赛中一展风采。
中国画历史源远流长,“熊猫”与“竹子”在中国文化中内涵丰富而深刻。为使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有最好的发挥,孔院教师对报名者做了“熊猫爱竹子”水墨团扇文化内涵和绘画技法的专题培训。培训主要围绕水墨画画法以及“熊猫”与“竹子”的象征意义展开。在孔院教师讲解阶段,参赛者认真聆听、深刻体会。“竹子”在中国文化当中为什么象征“气节、虚心、正直、高洁”?大熊猫爱竹子体现了中国文化怎样的精神内涵?泰国国宝“大象”与中国国宝“熊猫”是否在共同传递和谐与吉祥的文化信息?这些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。
在学习“熊猫与竹子”水墨画技法过程中,老师们一个个沉下心来,仔细观察墨色“浓与淡”的变化以及熊猫与竹子的线条,用手中的笔墨细细描绘憨态可掬的“熊猫”与劲直挺立的“墨竹”。老师们一点一点地在进步,脸上不时绽放出会心的笑容。水墨团扇大赛是“水墨画”与“团扇”中华文化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。在激动人心的团扇大赛开始后,老师们已是信心百倍。因为之前在宣纸上已经进行了多次的练习,对中国水墨画颜色的浓淡以及用笔的轻重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,即使是在“团扇”这样的布面上作画,各位参赛者也是拿捏有度、井井有条地进行创作。当熊猫、墨竹或被现场临摹或创作完成后,参赛者高兴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。孔院专家教师王玮教授、朱光明老师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,最终安兰老师(Arvnwadee Thonghan)的作品获得一等奖。
活动结束后,参赛者们积极分享感言。高莲老师(Komkamol Phetpol)说,以前觉得中国水墨画遥不可及,如今,自己也可以创作了,不仅可以在团扇上作画,还深入地感受了中泰文化的交融。我现在觉得中国熊猫跟泰国大象一样亲切。今后我会教自己的学生画“熊猫爱竹子”,让我的学生可以更加近距离接触中国文化,让中泰文化实现更多的交流。
“熊猫爱竹子”水墨团扇大赛这种活动形式深受本土汉语教师们的喜爱。此前曼松德孔子学院曾分别举办过水墨“梅花”和“马年画马”等手绘团扇大赛,都获得了本土汉语教师的欢迎。让中泰文化实现更高层次的交流,是曼松德孔子学院不断努力的方向。
图一:孔院教师对参赛者做专题培训
图二:孔院教师耐心指导参赛者
图三:参赛者专心学画“熊猫爱竹子”
图四:参赛者展示培训作品
图五:王玮教授做大赛点评
图六:“熊猫爱竹子”水墨团扇大赛现场
图七:主要获奖者展示获奖作品